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4大功能区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作为成都经济发展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成都高新区是全市唯一一个产业功能区全域覆盖的区域。两年来,成都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新经济活力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天府国际生物城和空港新城四大产业功能区。
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成都高新区正在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从规划布局到项目促建,从配套完善到服务提质,从机制改革到人才驱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效能治理、市民高品质生活探索出一条高新路径。
一大批优秀企业在新经济活力区成长壮大
新经济活力区
产业培育体系与产业社区融合
加速释放新经济活力
一年诞生3家独角兽企…
作为成都经济发展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成都高新区是全市唯一一个产业功能区全域覆盖的区域。两年来,成都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新经济活力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天府国际生物城和空港新城四大产业功能区。
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成都高新区正在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从规划布局到项目促建,从配套完善到服务提质,从机制改革到人才驱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效能治理、市民高品质生活探索出一条高新路径。
一大批优秀企业在新经济活力区成长壮大
新经济活力区
产业培育体系与产业社区融合
加速释放新经济活力
一年诞生3家独角兽企业,每年新增科技型企业1.2万余家,企业存量突破14万家……在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培育蓝图上,南部园区87平方公里的版图被精心布局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一大批优秀企业在这里成长壮大。这背后,是成都高新区为新经济企业成长提供的良好环境和成长支撑,不断优化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供给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土壤。
助推新经济活力区企业快速成长,成都高新区已构建起孵化、投融资、人才支撑、科技创新、政务服务“五大全链条培育体系”。孵化载体总面积超过430万平方米,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91家;打造西南首家连锁型高新技术服务超市,通过聚集政府、高校院所、市场机构等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自选式、便利式专业服务;“蓉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等各类人才总量达52.5万人,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6名、院士19人;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体系,破解企业“融资难”……
同时,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18条产业新政,提出进一步深化产业培育机制,探索业界共治新模式,加快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进行市场化投融资扶持,支持企业集群发展。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出台了《成都新经济活力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以六大产业社区建设为抓手,聚焦5G通信(基站系统及设备、车联网应用等)、数字文创(电子竞技、数字动漫等)、人工智能(智能芯片、智慧医疗等)等产业主攻方向,将梯度培育体系与产业社区融合,建立企业梯度培育空间格局。
如今,在新经济活力区,瞪羚谷产业社区、骑龙湾产业社区、AI创新中心、中国-欧洲中心、新川创新科技园和天府软件园6大产业社区正在加快推进,“人城境业”高度融合的新型公园城市社区即将成形。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依托一“芯”一“屏”
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2019年上半年,129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521.55亿元,同比增长20.48%……这一组数字,正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西区)快速发展的缩影。
依托一“芯”一“屏”,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以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为核心,正积极从全球吸引顶尖产业资源、参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融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
今年4月,西南首个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启动,以集成电路技术和产品为着力点,打造由“集成”电路原始创新促进服务中心、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综合服务平台、集成电路人才交流投资服务平台构成的“1心+1院+2平台”架构体系,进一步推动形成“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产业生态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已经形成了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相关配套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拥有相对完善的产业环境。”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平台创新处处长周彬介绍,与集成电路并称一“芯”一“屏”的新型显示产业也在重点发力,已聚集了路维光电、京东方、出光兴产、LG化学、业成、深天马、中光电、极米科技、精电国际、TCL等一批新型显示企业。同时,以京东方为龙头企业,聚集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及模组、下游终端应用在内的一大批企业,构成了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
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特色产业先进要素的聚集区、一个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社区。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以既有龙头企业或单位为依托,以生态圈建设为牵引,划片规划建设6大产业社区,今年已先行启动了集成电路、清水河无线创智、新型显示3个产业社区的建设。
“产业社区的建设,将补齐传统园区‘重项目、轻生活’的短板,形成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功能区建设推进处负责人说,产业社区还将对呈现不同发展业态、发展阶段、发展能级的电子信息细分产业及其从业人口精准匹配城市功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产业社区的逐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正在同步推进,目前已开工建设西区人才公寓35.6万平方米,2000余套住宅、幼儿园2所、小学1所,规划建设社区用房、农贸市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合庆路特色街区、滨水商业街、合源路运动场6个商业服务配套项目。
如今,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西区)正重新整理城市格局和功能分区,提高功能符合率和宜业宜居度,加速“人城产”深度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和产业功能区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能级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