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8-88855955(24小时)
为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加大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成都也提出要构建“国内示范,引领西部,多层次、网络化”的现代新型城镇化综合管廊体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发展中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目前成都的综合管廊建设成什么样了?日前,成都市建委副主任陈顺治和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钟翔对成都的综合管廊建设规划进行了介绍与解读。
绿色低碳
地下综合管廊让“分居”管线“合住”
避免重复开挖路面
“地下综合管廊,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成都市建委副主任陈顺治介绍,传统地下管线各自为政,多头敷设,多头管理,处于“分居”状态,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新的理念和需求。“而综合管廊的建设打破了传统局面,具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地下管线的突出优势。”
陈顺治指出,地下综合管廊因为配备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因此可实现全方位监测、运行信息反馈,是实现市政管网智能化管理的新途径。同时,管线集约布置可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综合管廊还可与地铁、下穿隧道、停车场地等其他地下构筑物共建共存,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城市基础设施。”
“综合管廊还具有一次建设、长期使用的优点。”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钟翔补充道,将市政管线集约布置在综合管廊内,改变了传统市政管线独立敷设、独立检修的方式。“避免了埋设、维修管线而导致城市道路重复开挖,对道路交通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管廊结构还可以保护管线不受土壤腐蚀等外力的破坏,延长管线使用寿命,提高城市供应能力和综合防灾能力。
因地制宜
新老城区管廊大小有差异
成洛大道综合管廊可容2列和谐号通过
日月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高新区大源组团地下综合管廊……目前,成都的地下已经修建起不少管线的“高速通道”。
大,是不少人对综合管廊的第一印象。例如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成洛大道作为我市中心城区首条同步实施综合管廊建设的快速路,路面下埋藏着外径9.3米,内径8.1米的管廊。陈顺治介绍,“这样的空间足够让2列和谐动车组穿行。”但他同时指出,在我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推进中,一直注重因地制宜、创新突破,目前已形成了建设中的“成都特色”,“并不是一味的求大全”。
钟翔进一步解释,在充分考虑了新老城区、地理条件、道路断面等因素,成都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分为新建市政道路项目和老城区市政道路改扩建项目两类,并根据入廊管线将每一类管廊细分为“大中型综合管廊”、“小型综合管廊”、“微型管廊”、“缆线管廊”,实现差异化指标控制。并出台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导则》,明确了各种管廊的适用条件。
“新区新建道路项目结合干线市政廊道重点选用‘大中型综合管廊’,其他类型管廊作为有效补充,旨在体现新区的高标准、科学性和现代化,比如正在建设的成都”东进“区域机场南线综合管廊。老城区及市政道路改扩建项目则重点选用“小型综合管廊”、“微型管廊”和“缆线管廊”,旨在体现老城区的因地制宜性和经济合理性,比如正在进行的一环路改造工程。”钟翔介绍。
上一篇:没有了
全国免费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