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8-88855955(24小时)
在24日召开的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局长杨小广作《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持续推进全域增绿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透露,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1%,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初步呈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盛景。
市人大农业委审议认为,近年来我市在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的基础上,生态建设投入不断加强、绿量持续增长,已初步形成“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市域生态空间格局和“生态环城、四圈七片、九廊七河、多园棋布”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我市生态本底,从“指标提升、增绿提质、重点突破、特色塑造”四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行动举措。
2017年
全市启动各类增绿项目786个
全域增绿初见成效
报告指出,全市启动各类增绿项目786个,全域成都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建设整体推进,全域增绿初见成效。
城市绿化水平整体提升。新建2万平方米以上公园6个,提升公园品质13个,建设小游园、微绿地182个,实施湿地建设项目12个,实施增花添彩(果)项目78个,栽植各类花乔31万株、芙蓉16.47万株、花卉154万平方米,实施城市道路绿化提升179条,完成行道树增量提质16.14万株,实施拆墙透绿、围墙增绿52处,新增立体绿化面积9.27万平方米。全市新增绿地面积81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30%、绿地率达37.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5平方米。
森林面积和质量稳步提升。全市营造林总面积22万亩,新增人工造林6.01万亩,实施森林抚育8.87万亩、低效林改造7.12万亩,新增森林蓄积量94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到39.1%。其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实施人工造林2.49万亩,提升森林景观0.89万亩,建设森林步道43公里、森林康养基地800亩。龙门山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实施人工造林1.8万亩,提升生态植被0.72万亩。恢复治理废弃矿场22.04万平方米,治理市域水土流失151.13平方公里。
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启动天府绿道增绿项目22个,建成绿道785公里;实施生态廊道增绿项目47个,建设“宜居水岸”河道7条共94.4公里;实施川西林盘保护项目23个,建设新农村绿色家园30个、绿色家园特色村3个,创建市级园林式小区28个。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形象不断美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品质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绿色产业稳步发展。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域景观化”的思路,持续推进笋材两用林、珍贵用材林、木本油料林、特色经果林、木本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全年新建林业产业示范基地5.2万亩、提升基地3.29万亩,年度林业总产值达到720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中获得收入达到3100元。随着植被恢复,景观提升,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新建森林康养基地14个,森林人家29个,成功举办35个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庆活动,生态旅游总人数达到7900万人次,年度节会旅游总收入达到92亿元。
上一篇:没有了
全国免费客服热线
028-88855955(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