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之路
2017年7月,
成都在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
要建设“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
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
产业功能区概念的提出,
是顺应改革开放41年来形势变化、
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
距今,
成都的产业功能区建设已整整三年。
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
有何特点?
如何推进?
又有哪些先进典型?
成都打造的产业功能区
有何不同?
开发区的1.0版到3.0版
改革开放之初,各地成立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投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环境低门槛、土地低价出让、政策高补贴,“捡到篮里都是菜”,我们称之为…
2017年7月,
成都在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
要建设“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
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
产业功能区概念的提出,
是顺应改革开放41年来形势变化、
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
距今,
成都的产业功能区建设已整整三年。
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
有何特点?
如何推进?
又有哪些先进典型?
成都打造的产业功能区
有何不同?
开发区的1.0版到3.0版
改革开放之初,各地成立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投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环境低门槛、土地低价出让、政策高补贴,“捡到篮里都是菜”,我们称之为开发区1.0版。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加快,我们逐渐认识到,城市要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发展高附加值、潜力广阔的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运而生,主要以优惠政策引导和产业补贴吸引技术密集型企业,我们称之为开发区2.0版。
但无论是1.0版还是2.0版,都是以企业规模集中为导向的单一经济组织方式,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晰、功能不完善、职住不平衡、资源不集约的问题,割裂了“人城产”之间的关系,造成了生产与生活的失衡。伴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跃升、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的涌现和要素成本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园区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成都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全国首提产业功能区建设,率先开展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的自我革命,我们称之为开发区3.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