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未来城市发展增量主要分布在东进和南拓区域

时间:2020-07-16来源:成都写字楼网

  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谢燃岸

  7月15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会议提出坚定推动空间结构调整经济地理重塑,加快形成人口经济综合承载力新优势。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既受制于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的刚性约束,又取决于要素优化配置和经济弹性空间,是极核城市的发展基础和核心能力。

  会议提到,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要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要在2035年达到上海现在的水平,成都GDP需达到3.5万亿元,按目前土地产出率在未来15年用地空间需增加400平方公里;按照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GDP需达4.3万亿元,需增加用地空间700平方公里。

  当前,成都五城区开发强度达76%、“11+2”区城达38%,远超30%的国际城市开发强度警戒线;西控区城生态保护红线、生态重要区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约占3/4,平坝浅丘区开发强度25%、已达生态极限,未来城市发展增量主要分布在东进和南拓区域。

  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主动拓展增量空间与节约集约优化存量空间并举,推动生态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容量相匹配,实现人口规模结构动态优化和城市空间绩效系统提升。要坚持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牵引提高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水平,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机制。